据说,许多人都曾因仰视它而把帽子掉在了地上,这个传说佐证了国际饭店多年享有的“远东第一高楼”美誉,它保持的上海建筑高度的神话长达半个多世纪,楼顶旗杆的中心位置还被定义为上海城市测绘的零坐标。

国际饭店,亦称上海四行储蓄会,24层,地上 22 层,地下两层,总高 83.8 米。至 1983 年上海宾馆建成之前,在 53年里保持着上海和全国最高建筑纪录。 1930 年,由金城、中南、大陆和盐业四家银行联合组成的“四行储蓄会” 看到地价飞涨,房地产业利润丰厚时,决定投资高层现代旅馆,选址在面对跑马厅的静安寺路(今南京西路)派克路(今黄河路)转角,建筑英文名“派克饭店”正由此而来。

国际饭店无疑是邬达克建筑作品中质量最高、影响最大的一个。他最终赢得这座大厦的设计竞赛,是因为在高层建筑结构和技术上大胆突破,解决了上海软土地基沉降的致命问题。400根 33 米长的木桩和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,上层采用质量轻、强度大的合金钢结构,这些举措使国际饭店在同时期兴建的上海高层建筑中沉降量最小。

大楼底层主要是“四行储蓄会”的营业大厅,金库设在地下室,转角才是旅馆门厅,这跟今天的状况正好相反。二层餐厅朝南是大面积出挑的落地玻璃窗,可以一览无遗地俯瞰跑马厅。建筑立面强调垂直线条,层层收进直达顶端,表现出美国现代派艺术装饰风格的典型特征。高耸稳定的外部轮廓,尤其是 15 层以上阶梯状的塔楼,在四周早已高楼林立的今天仍显得雅致动人。

国际饭店综合了当时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,更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行业的奇迹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特别是 1980 年后,国际饭店历经多次重新装修,现为锦江集团旗下的四星级酒店。2001 年加拿大学者带来的邬达克档案馆的部分珍贵历史图片,至今仍在大堂夹层的走廊内展出。国际饭店于 200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同年入选“首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”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