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,是中国农历新年,俗称新春、新年。中国春节历史悠久,由上古时代岁首的祭祀演变而来。春节的起源说法众多,蕴含着深邃的中华文化内涵,本期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为大家介绍中国新年——春节的由来和春节期间传统的中国民俗。

在中国古代神话里,“年”原本不是一个节日,而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动物。年兽(也叫“夕”)一年出没一次,这一日叫“过年”,过年这一夜叫“除夕”(意思是除掉夕)。年兽“夕”十分凶残,半夜走家串户吃人,远古的中华先祖为了躲避年,过年这天全家在一起抵抗年兽。年兽虽然凶猛,但惧怕红色、火光和巨响。因此,家家户户在门口贴上红春联,在家门口燃起旺火,放爆竹,赶走了年兽。

中国有一句俗话说“爆竹声中一岁除”,是指在除夕那天夜里和正月初一早晨燃放鞭炮,驱散过去的一年的阴霾,迎接崭新的一年。和丹麦新年的烟花不同,中国的鞭炮通常是悬挂起来或放在地上燃放,是新年的一种娱乐活动,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。

辞旧之后便是迎新,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,也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。在中国,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,包括舞龙舞狮、庙会、放烟花、赏灯、扭秧歌等等。春节习俗在其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2021牛年春节期间,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将为您呈献一系列庆祝新春的活动,让大家通过春节这一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体验浓浓的年味,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,架起一座中丹友好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