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,太阳到达黄经15度,是农历“二十四节气”中的第五个节气。清明既是自然节气,也是与端午节、中秋节、春节并称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。
清明为三月节。三月为辰月,辰者,震也,春雷滚滚,古人称”雷乃发生”。从物候变化上讲,清明后,草木萌动,气长物盛,阳气蒸腾。《历书》记载:“春分后十五日……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 地上万物生长清洁明净,天气清朗。
清明为节始于唐朝,从《初学记》、《太平御览》得知,缘由却还是寒食,扫墓祭祖也是历朝所流行的寒食节时俗。每年此日,举国朝野,无论天子凡夫,都要望墓为坛,祭祖扫墓,延续至今成为节日传统风俗。
除了传统的祭祖,清明节还有踏青郊游,古时清明又称“踏青节”,一个重要活动是采摘野菜。用野菜做成的青团,是清明节必吃的传统美食。除此之外,植树、牵钩、蹴鞠、插柳、射柳、放风筝、荡秋千也都是自古大家便喜欢的清明踏青活动。
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,清明以后标志着气温回暖,春和景明,到了春耕的季节。俗话说,“清明时节,麦长三节”,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开始拔节进入生长旺盛期,而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,油菜田已经一片灿烂。
清明三候
桐始华:清明之日”桐始华”,清明时节,山坡上的桐树开出淡紫色花朵。随着桐树开花,各种春花争先盛开,芬芳馥郁。
田鼠化为鴽:后五日”田鼠化为鴽”,鴽,鹌鹑之类。田鼠,阴类;鴽,阳类;古人认为,阳气盛,阴物化为阳物,此后五日,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,至阴的田鼠,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,至阳的鴽(鹌鹑类)小鸟,在大地上活跃起来。
虹始见:再五日,”虹始见”,虹被视为阴阳交会之气,若云薄漏日,日穿雨影,则虹始见。清明末到谷雨时节,雨量增加,气温上升,空气中的含水量增加,在明朗天气,有虹出现。
天人合一——依顺大自然的韵律而生息